Login

020-123-1374leyusports@szegm.cn

  1. 乐鱼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国产手机有多卷你根本想象不到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2-12 04:54:25 点击数:

  国产手机有多卷你根本想象不到又到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时刻。对于2023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来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无疑就是“卷”了。

  当然,激烈的市场竞争无论在什么时候来说都不是坏事。对于行业本身来说,这意味着更快的技术迭代速度,也代表着产品力不足的品牌会更容易被淘汰。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激烈的竞争则必然意味着现在可以买到比过去好得多,性价比高得多的新品。

  不过正如我们三易生活此前曾多次提及的那样,“性价比更高”并不总是意味着相应的产品就只能降价促销。事实上,这一点在最近几年可以说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竞争愈发激烈、产品之间“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头部厂商都会选择优先提升配置,特别是通过独占或自研的技术、工艺,来打造出更难以被模仿的产品卖点。

  而这种“优先提升配置、而非优先降价”的策略,也就理所当然地会由外至内、深刻影响到过去一年间智能手机的设计理念。

  首先要提到的,是智能手机屏幕形态上的一点小变化。没错,有关注手机行业历史的朋友估计已经发现,最近这两三年间,旗舰机上的“大曲面屏”已经越来越少见。

  部分新旗舰现在开始重新强调直边美学,它们会用全直边的中框搭配纯平的屏幕,从而形成“有棱有角”的造型风格。

  而另一部分旗舰机,则选择了重拾“2.5D”设计。也就是屏幕面板其实是近乎纯平,但在表面玻璃的边缘做出极小的曲边造型,从而换来视觉上更窄的边框效果,以改善屏幕边缘的握持和滑动手感。

  为什么大家都不爱“大曲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曲面屏的边缘观感(偏色)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曲面屏在游戏中容易出现边缘误触,以及曲面屏维修成本太高。

  但实际上,如果有持续关注智能手机的历史就会知道,曲面屏在最开始诞生的那段时间,确实是屏厂“为了炫技而炫技”的产品形态,很难说那个年代的曲面屏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到了2019年、2020年前后,因为智能手机突然迎来了CMOS“大底化”的风潮、加之旗舰SoC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普遍上涨,就使得曲面屏“可以让手机看起来和握起来更薄”,变相增大机身内部实际空间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明白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看看如今的旗舰手机,也就不难发现真正的原因所在了。一方面,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影像旗舰那巨大、凸起的后摄模组造型;另一方面,新款SoC明显更高的能效、新款电池明显更小的体积,都使得如今的手机没有必要再去维持一个“整体更厚”的体型。

  换句话说,支撑曲面屏最根本“存在合理性”的理由,已经消失。而这,才是旗舰手机普遍开始降低屏幕曲率,或者干脆用回直屏的根本原因。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影像旗舰机从根本上来说,已经“不再需要”曲面屏去帮忙遮掩它们的机身厚度问题,但曲面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用于高端机的这一“事实”,依然给部分消费者(特别是从来没用过曲面屏、不知道它那些槽点的消费者)留下了“曲面屏很好、很高级”的固有印象。

  正因如此,在过去的一年里,反而可以看到不少中高端、甚至是中端机型配备曲面屏的例子。由于这些机型并没有特别高性能的主控、也没有特别大底的CMOS传感器,所以它们的机身往往本就很薄,从“技术原理”上来说,并没有非得使用曲面屏的必要性。因此这时候的曲面屏,便可以说是纯粹为了溢价而生的配置。

  除了曲面屏在手机行业中的“角色转变”外,历数2023年度的手机屏幕相关动向,“国产屏”的兴起显然也是一大话题。而且与往年相比,国内屏厂在手机行业的“角色”也可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从技术迭代频次上来说,国内屏厂在2023年明显打破了行业里通常“一年一换代”的陈规,实现了更高频率的技术进步节奏。比如京东方在去年就先后在vivo、红魔、OPPO、realme等多个品牌上,先后带来了Q9、Q9+、X1、S1等多款不同的屏幕方案,并在亮度、色域、调光频率等多个关键参数上实现了多次迭代。

  类似的还有TCL华星,在小米13 Ultra、小米14 Pro、Redmi K70 Pro等机型上,他们也实现了屏幕亮度、色域、显示模式的“多级连跳”。特别是在考虑到这些机型的价格定位实际上在不断降低、其屏幕参数却反而越来越好时,很显然这只能以巨大的技术进步红利来解释。

  那么,为什么“国产屏”在智能手机上突然一下就牛起来了呢?一方面,很多时候相关厂商固定一年才更新一代产品,未必是他们一年只研发一代,而是更多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而刻意进行的安排。反过来说,当国内屏厂实现了技术突破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变得很有动力去快速更新产品,以便更好地树立形象、抢占市场。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因为智能手机、特别是高端机型的影像设计思路,在过去一年里逐步从单纯追求“大底”,转向了重视动态范围、色彩表现力的方向。以三星HP2、索尼LYT900、豪威OV50H为代表的新一批传感器,现在已经可以记录下相当于过去几十倍的亮度和色彩范围,而要想在手机屏幕上正确地再现这些照片,自然便需要比过去亮度范围更大、色彩深度更深的新款屏幕面板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承认现在的新款手机屏幕进步确实很大、很快,但根据相关厂商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些新款屏幕也并不是所有的都“名副其实”。特别是在阳光下、在游戏中、或者是在播放HDR影片时,并不是所有的屏幕都能达到号称的、那么高的峰值亮度。

  换句话说,可能并不能将不同品牌的面板、直接以它们号称的峰值亮度进行品质或技术代次上的排序。很显然,这里就涉及到不太令人愉快、营销层面的一些“数字游戏”了。

  讲完了屏幕,我们接下来聊聊手机的外壳、或者说中框部分。众所周知,此前智能手机的中框材料主要有三种方案,排除掉最低端的塑料,剩下的就是不锈钢和高强度铝这两种选择。

  不锈钢的好处是强度高、表面质感好,而且耐磕碰,但缺点就是太重。铝材则则反了过来,它轻便、易于加工,但由于太软,对于磕碰和弯折的耐受性就会比较差。

  正因如此,2023年包括苹果、小米、三星在内的几个品牌,开始在旗下部分机型上用起了钛合金的中框材质方案。

  钛合金的好处其实很明显,它比铝材还要更轻,同时又有不锈钢的强度,再加上钛金属还有着诸多科幻作品、高科技噱头的加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钛金属中框都能带来一种“新奇特”的体验。

  但钛金属也有一些独特的缺点,比如它非常昂贵,这就使得几乎所有厂商都只会将其用在旗下最高端的机型上。而且钛金属比较容易沾染指纹,着色工艺也相对复杂,这就限制了这种材质中框所能呈现的视觉和触觉效果。说得更直白一点,也就是钛金属很难做出色彩和质感的“差异性”,从而可能造成产品的同质化。

  不过有意思的是,从目前已有的产品来看,似乎不同厂商在发挥这种材质的特性上,已经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思路leyu乐鱼。比如苹果的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很明显地利用钛合金中框来实现了机身的“减重”,但是小米和三星的钛金属中框新机,却并没有比不使用这种材质的款式更轻。

  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钛金属本身是不可能额外变重的。所以合理的解释,或许是部分厂商有意识地在这类型号里,塞进了更多的电池容量、更大体积的摄像头模组,或是什么其他隐藏的额外硬件模块。实际上,这意味着他们还是“利用”了钛金属的轻量化特性,只不过方向不太一样罢了。

  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已经说到的那样,在过去一年里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轻薄且配备曲面屏的“非旗舰”机出现。它们之中有的甚至只有千元价位段,却用上了几乎看似过去四、五千元产品的屏幕造型。

  另一方面,在机身后盖部分,过去一年里的非旗舰机型也普遍用上了一些以往被认为很“高端”的设计。比如真正玻璃材质的背壳,比如带有缝线的素皮,比如环形的、看似巨大的后摄模组等等。

  当然,这这些“下放”的造型设计,也并不全都是样子货,它们之中也有不少确实意味着工艺、设计的改进。比如取消正反面盖板与中框之间的塑料衔接层,比如防尘耐水,比如特别轻薄的机身等等,这些造型背后都反映了如今手机制造领域在精度、堆叠方式、电池能量密度,至于在芯片能效比等方面客观、且普遍的改进。

  甚至在部分最新的非旗舰机型上,它们看似“夸张”的后摄模组里,用的还真就是一颗、甚至几颗旗舰级的大底CMOS。因此未来不能排除,可能会有配备中端SoC,却用上完整的、带有大底超广角和潜望式长焦“真变焦多摄”中端机型出现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端产品的“高端外观设计”很显然便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噱头,或是一种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特化设计了。

  毕竟,一方面来说,我们其实很早就曾呼吁过,“非旗舰”机不应该只注重性能,预算有限、完全不打游戏,但又希望有好的影像体验的消费者绝不是个例。

  另一方面,哪怕是站在“预算充足”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说,当中端机、甚至中低端产品开始用上各种各样的“旗舰工艺”、“高端材质”时,实际上这也会促使真正的旗舰手机为了进一步做出差异化,而开展新的研发工作。以结果来说,这反而可能还会为手机行业的整体外观设计注入新的动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