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远电子研究报告:高可靠电子元器件工艺龙头鸿远电子是以瓷介电容器、滤波器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 销售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公司于 2019 年 5 月 15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603267)。 鸿远电子成立至今,始终以实业报国为己任,深耕于电子元器件领域,产品广 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船舶等高可靠领域,以及 5G 通信、轨道交 通、医疗电子等民用高端领域。公司因在神舟、嫦娥、天宫、大推力火箭等诸多重 点工程型号的配套任务中表现出色而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和用户单位的嘉奖与表彰。 多年来,鸿远电子用实际行动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21 年 9 月 27 日,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第八届第八次理事会暨 2021 中国电 子元件产业峰会在青岛举行,公司荣获第 34 届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第三 十一名、成长性十强、企业信用评价 AAA 级等荣誉。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郑红先生及郑小丹女士,系父女关系,根据 2022 年 4 月 27 日公告披露,郑红先生持股比例为 28.63%,郑小丹女士持股比例为 3.19%。
截止 2021 年末,公司下设 5 家全资子公司和 5 家间接全资子公司。全资子公司 北京元陆鸿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销售; 全资子公司元六鸿远(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的技术 研发、产品生产和销售;全资子公司元六鸿远(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电子元 器件、集成电路、微波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全资子公司北京鸿远泽通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创思(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 的销售。此外,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创思(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创思(香 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创思(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从事电子元器件的 销售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元六鸿远(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成都鸿立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及成都鸿启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成都鸿立芯半导体有限 公司从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成都鸿启兴电子科技 有限公司从事电子元器件、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通过 全资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元陆鸿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天津鸿鑫特电子有限公 司 100%股权,从事电镀加工、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的加工的销售业务。
自产业务方面,产品主要包括瓷介电容器及滤波器等,产品定位“精、专、 强”,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船舶等高可靠领域,以及 5G 通信、轨道交通、医疗电子等民用高端领域。
公司代理方面,公司目前代理国际国内知名厂商的多条产品线,产品品类 主要为电容、电阻、电感、射频器件、分立器件、连接器、集成电路等多 种系列的电子元器件。主要面向工业类及消费类民用市场,覆盖了新能源、 汽车电子、轨道交通、智能电网、5G 通讯、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工业/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受益于下业的长期高景气度,鸿远电子将驶入成长快车道。2021 年公司自 产业务实现收入 13.4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2.07%;代理业务实现收入 10.43 亿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9.13%。自产业务和代理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使得公司整体营 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41.36%。公司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8.27 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70.09%。2022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03 亿元,同比增长 18.63%, 实现归母净利润 2.59 亿元,同比增长 18.72%。
股权激励方案激励企业员工共奋斗,解锁条件中 2020-2023 年利润复合增速不 低于 30%。
021 年 4 月 26 日,公司发布上市以来首次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公司拟向激励对 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为人民币 A 股普通股。 公司限制性股票考核指标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和个人层面 绩效考核。
公司层面业绩指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或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是 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 标,不断增加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净利润增长 率是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的成长性指标,综合考虑公司现状及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经过合理预测 并兼顾本激励计划的激励作用,公司为本激励计划设定了以 2020 年营业收 入为基数,2021 年-2023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30%、69%、120%; 或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1年-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5%、 76%、128%的业绩目标。
公司对激励对象个人层面还设置了严密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对激励对象 的工作绩效做出较为准确、全面的综合评价。公司将根据激励对象个人前 一年度绩效考评结果,确定激励对象个人是否达到解除限售的条件。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总产 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已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电子元器件是构建电子系统最基础的部件,不管多么复杂的电子系统,实际上都是 由一个个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电子元器件按是否影响电信号特征进行分类,可分 为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其中被动元件无法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振荡、运算等处理 和执行,仅具备响应功能且无需外加激励单元,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零部 件。电阻、电容、电感是三种最主要的被动元件,其中电容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电 容器是充、放电荷的被动元件,其电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器的极板面积、极板间 距及电介质常数。
根据电介质的不同,电容器可以分为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 器和薄膜电容器等,其中陶瓷电容器应用最广、市占比最高。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 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电容器有两大基本性质,一是 储存电荷,二是不使直流电流通过,而使交流电流通过。这种特点以各种形式被应 用在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的电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种不同类型的电容有着不 同的特点:陶瓷电容小型化优势明显,尤其适用于消费电子设备,其电容量比较小, 适用于高频领域;电解电容容量比较大,适用于低频领域;薄膜电容的电容量介于 前两者之间,突出的优点是耐高压,可靠性高。
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陶瓷电容器市场占比为 53.2%。陶瓷电 容器是以陶瓷材料为介质的电容器的总称。其品种繁多,外形尺寸相差甚大。一般 陶瓷电容器和其他电容器相比,具有使用温度较高,比容量大,耐潮湿性好,介质 损耗较小,电容温度系数可在大范围内选择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电路中,用量十 分可观。
陶瓷电容器可分为单层陶瓷电容器(SLCC)和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其中 MLCC 市场规模占整个陶瓷电容器的 90%以上。单层陶瓷电容器是在陶瓷基片两面印 涂金属层,然后经低温烧成薄膜作极板制作而成,其外形以圆片形居多。MLCC 则采 用多层堆叠的工艺,将若干对金属电极嵌入陶瓷介质中,然后再经高温烧结而形成。 同介质种类由于主要极化类型不一样,其对电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和极化率亦不一样。 在相同的体积下的容量就不同,随之带来的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容量稳定性等也就 不同。介质材料划按容量的温度稳定性可以分为两类,即Ⅰ类陶瓷电容器和Ⅱ类陶 瓷电容器,NPO 属于Ⅰ类陶瓷,而其他的 X7R、X5R、Y5V、Z5U 等都属于Ⅱ类陶瓷。
根据智多星顾问数据,2020 年 MLCC 在移动终端、汽车、军工领域的应用占比 分别为 33.3%、13.8%、12.3%,合计占比约 59.4%。MLCC 行业的发展主要受智能化 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与更新、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等带来的汽车电子 化水平的提高、5G 通信的推广和工业自动化不断深入等终端需求驱动。目前,消费 电子产品在 MLCC 的下游应用领域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汽车的新能源化趋势将大 大促进中高压、高容等高端 MLCC 产品的需求增长,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有望 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智能手机端,智能手机的升级推动小型化 MLCC 需求,而 5G 手机暴增的 出货量也带动着 MLCC 需求上升
与 4G 时代手机相比,5G 手机 MLCC 单机用量预计提高 30%-50%,达约 1200-1500 颗。5G 手机功耗更大,终端产品对更小尺寸、更大容量、更低功耗的高端 MLCC 需求 持续增加,随着 5G 手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 2025 年智能手机对 MLCC 的需求量 将达到 14000 亿颗。
汽车电子化率方面,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电子化方面单车每年 MLCC 增量在 200 颗/车。为了把汽车与云计算、交通基础设施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利用第 5 代移 动通信系统(5G)的无线通信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可想而知,在尖端智能手机中 投入使用的先进 MLCC 会被寄予达到车载等级的期望。另外,引进 5G 后如果能实现 与 ITS 等协同的 V2X*2,有可能会出现与动力总成系统联动的应用,比如在检测到前 方拥堵时能自动踩刹车等。因此,需要可靠的 MLCC 来确保安全。为了满足这样的要 求,需要实现高品质、高可靠性的各种要素技术和加工技术。 不仅仅是应对 5G,应对 4G LTE 也是一样的,对车载通信系统小型化的要求根深 蒂固,对车载品质的小型、大容量 MLCC 的呼声很高。经营通信模块的顾客大多是从 民用产品起步的,他们希望与智能手机同等的小型 MLCC 达到车载品质。
汽车自动化的进展非常显著,其过去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司机的驾驶,但今后系 统将会成为司机,检测道路状况和行车环境的状态,一边做适当的判断一边操控汽 车。为了实现这种高度自动驾驶功能,需要对配置在汽车各个部位的多种传感器收 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这些数据的高性能 CPU 和 FPGA 等应该会比以往搭载 在汽车上的ECU消耗更多的电力。在向计算机提供大电力的电源系统的控制电路中, 为了使控制 IC 正常工作,需要使用向其提供所需电荷的大容量 MLCC。
在车载方面,从支持自动驾驶的低电压驱动型高性能处理器用大容量产品,到 电动汽车的电池控制、噪音对策用的高耐压产品,村田等 MLCC 龙头企业主要致力于 两项技术开发:第一,考虑汽车内的使用环境(环境温度、施加电压),以实现与用 途相符的特性和可靠性为目标的材料设计技术;第二,为了满足车载品质要求而抑 制不均衡的陶瓷加工成型技术。
根据村田官网数据,新能源车中 MLCC 的用量相较普通燃油车平均要多 2000 颗 左右。每辆汽车使用的电子元件,中端车平均为 6300 个,高端车为 8200 个,纯电 动汽车增加到 14000 个,其中有一半是 MLCC,这意味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MLCC 需求量会不断增长。从发展方向上看,汽车电子正成为各大主流 MLCC 厂商的主 要布局方向,电动车(EV)的需求亦有望迎来较快增长。
基站端,5G 建设将拉动智能手机、服务器、基站等 MLCC 总量需求,产 品结构向高容值 MLCC 切换
单个 4G 基站 MLCC 需求量约 3750 颗,5G 基站需求则大幅提升 4 倍至 15000 颗 电容需求方面。由于 5G 基站天线通道数增加,以及天线有源化对天线设计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被动元件需求量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 5G 基站 MLCC 总需求 量为 20 亿颗,2020 年中国 5G 基站 MLCC 总需求量为 88 亿颗,较上年同比增长 340%, 观研报告网预计 2022 年中国 5G 基站 MLCC 总需求量将达 120 亿颗。
回顾各企业历史销售数据,全球 MLCC 生产商从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来看可大致 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村田、太阳诱电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其产品覆盖小尺寸低容、小尺寸高容、大尺寸低容和大尺寸高容四个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与规模 优势;第二梯队是以三星电机、国巨和华新科为代表的韩国和中国企业,MLCC 产 能规模较大,但技术水平相比日系厂商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风华高科、三环 集团、宇阳科技和火炬电子等企业则位列 MLCC 第三梯队,在技术和规模两方面与 一、二梯队均存在一点差距。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按企业、区域划分,2020 年日本地区企业的整体市 场占有率最高,达到 56%;全球 MLCC 行业两大龙头企业分别是村田、三星电机;2020 年,村田、三星电机全球份额分别为 32%、19%。(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总体来看,全球 MLCC 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且集中度呈现上升的趋势。2020 年,全球 MLCC 市场 CR3 高达 66%,主要是因为 MLCC 行业具有高行业准入门槛、高 技术壁垒、高资金壁垒等投资特性。
从专利视角拉长时间轴来看未来,日韩仍是 MLCC 领域的最大技术来源,相关日 韩企业仍具有较强竞争力,竞争格局短期内较为稳定。2001-2021 年,全球 MLCC 行 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均呈现波动增长态势。整体来看,全球 MLCC 技术处 于成长期。2010-2019 年全球 MLCC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20 年全 球 MLCC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有所下降,为 242 项。在专利授权方面,2010-2013 年全 球 MLCC 行业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长,2013 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20 年全球 MLCC 行业专利授权数量为 65 项,授权比重仅为 26.86%。2021 年 1-9 月,全球 MLCC 行业 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 64 项和 6 项,授权比重为 9.38%。截止 2021 年 9 月 3 日,全球 MLCC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 3025 项。
目前,全球 MLCC 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日本,日本 MLCC 专利申请量占全球 MLCC专利总申请量的 51.46%;其次是韩国,韩国 MLCC 专利申请量占全球 MLCC 专利总申请 量的 24.37%。按企业来看,全球 MLCC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 TOP10 申请人分别是三星电 机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太阳诱电株式会社、TDK 株式会社、住友金属鉱 山株式会社、京瓷株式会社、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凯米特电子公司、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东丽株式会社。其中,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MLCC 专利申请数 量最多,为 534 项。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排名第二,其 MLCC 专利申请数量为 532 项。
从各企业纷纷新建产能来看,MLCC 行业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过去两年村 田、太阳诱电等头部企业率先扩产,建立规模优势。我国的国巨电子、华新科、三 环集团、风华高科、宇阳科技等也紧随其后,接连扩产。
2021 年 MLCC 价格再次迎来上涨,考虑到厂商 MLCC 产能扩建需要时间,未来短 期内市场仍将处于供不应求局面。相对于其他被动元件而言,大多数品类的 MLCC 不 需要个别定制,属于通用型大宗商品,价格依据市场供需波动明显。基于被动元件产品的特征,旧型号的产品系列如果没有技术升级,一般在次年以后就会经历一定 的降价压力。回顾近 20 年全球 MLCC 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次明显的价格波动。
2000-2004 年,互联网泡沫以及数字化时期,前期互联网浪潮和黑白手 机的大规模普及,是 MLCC 需求的主要动力,供需的失衡情况推动了 MLCC 的涨价浪潮,但是后期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大量的订单导致了库存 的过剩。不过后期随着笔记本电脑和彩色功能手机等应用端的数字化推 广,带动了小型 MLCC 需求的反弹,从而带动上游产能紧张从而出现缺 货涨价。
2008-2010 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经济复苏,一方面,经济危机导致 各应用产业链急速萎缩,大量清库存;另外一方面,从 2009 年起,全 球经济快速复苏,下游需求崛起,产生大量的库存回补需求,再度推高 产品价格。
2013-2015 年,智能手机的迅速流行,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 在短期内迅速普及,出货量呈爆炸式的增长,而且每台手机搭载的 MLCC 数量的上升,成为主要的需求动力,推动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2017-2018 年,各种应用终端的需求上升。由于从 2106 年开始,日韩系 主力厂商开始退出中低端市场,并转向车用和工控等高价值产品,从而 造成中低端 MLCC 的攻击缺口。此外,三星 Note 7 的爆炸事件,导致三 星电机的 MLCC 停产三个月,且对后续交付的 MLCC 加强了品质管理,交 货周期进一步拉长,以至于价格受到进一步的抬高。加上当年 iPhone X 的单机用量达到 1100 颗,超小型 MLCC 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厂商难以在 短期内填补市场空白,以至于 MLCC 价格被一路推高。
2021 年春节后,受疫情及下游需求激增等因素影响, MLCC 开始逐步涨价,幅 度在 25%-30%左右。6 月初,由于疫情原因,马来西亚原本预计在 6 月 28 日解封, 不得不再次启动全国封锁措施。受此影响,在马来西亚设厂的国际一线电容器厂商 纷纷调低可用产能、延长交货时间。
行业前列的制造商均专注于技术研发并充分追求规模效应,产能很大,但由于 行业终端用户数量庞杂,除特大型客户外,一般均选择通过具备一定实力的代理商 进行产品销售并提供服务。以 MLCC 为例,由于 MLCC 在制造业产业链上依旧偏上游, 因此较难把握每一条细分产业链的动态。在景气上行周期中,最终制品/零部件库存 通常会缓慢上升,特别是在产生明显缺货现象的时期,客户倾向于保障必要的库存 水平进行囤货。然而,一旦景气有所变化,所有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会急速萎缩。 因此即使最终制品需求仅变化 5%,但若降库存发生在每一个渠道环节,则上游零部 件厂商订单需求的变化或将被放大到 10-20%。MLCC 等零部件的需求端变化会通过其 产业链及销售渠道的复杂性,间接对原厂销售起到扩张性传导作用。
公司代理多个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的多条产品线,经营产品种类数十种,产品 规格丰富。公司通过不断增加行业内优质电子元器件生产商代理经营资质,从源头 保障产品品质,帮助生产厂商迅速将产品导入市场;可针对不同产线在不同行业的 特点,为客户提供适宜的产品应用方案,帮助客户快速选出所需求的电子产品。
公司注重营销团队的建设,拥有一支技术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服 务意识好、高度稳定的营销队伍
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全面服务客户的意识已渗透到全体员工日常工作行为中, 通过专业化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 24 小时的全时服务,同时还为客户 提供应用技术交流、工艺沟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实现贯穿产品全寿命 周期的优质服务。此外,通过募投项目建设的完成,公司进一步完善营销网络布局 和升级改造,辐射周边客户,增大销售网络的覆盖面,提升了客户服务能力及运营 效率。公司在与核心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同时,持续拓展高可靠领域和 民用领域客户,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持续提高客户满意度。2021 年度,公司荣获 部分核心客户“2020 年度金牌供应商”、“重要合作供应商(2021-2022 年度)” 等诸多荣誉。
目前,公司已经确立了产品优势、客户优势、渠道优势及营销优势,我们认为 这些优势有望持续助力公司保障代理业务稳健增长。
1) 产品优势,公司代理多个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的多条产品线,经营产品 种类数十种,产品规格丰富。公司通过不断增加行业内优质电子元器件 生产商代理经营资质,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帮助生产厂商迅速将产品 导入市场;帮助客户快速选出所需求的电子产品,可针对不同产线在不 同行业的特点,为客户提供适宜的产品应用方案。
2) 客户优势,公司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过 多年努力,已与千余家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涵盖了多个重点行业,供应渠道稳定,服务扎实,客户结构稳健良好。
3) 渠道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坚持与上游品牌原厂保持良好的合作模 式,已积累了众多优质上游品牌原厂的代理资质,同时紧密结合各品牌 不同时期的市场定位及产品推广方向,在产品推广、产品培训、价格与 货期、质量跟进等方面均得到原厂的全力支持。
4) 营销优势,公司以总部北京为依托,分别在大连、天津、青岛、西安、 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合肥、武汉、成都、深圳、香港等地设立下 属公司或办事处,并在北京、上海、合肥三地设立仓储物流中心,及时 响应客户需求,实现本地化服务、快速物流和价格成本上的相对优势。 公司为客户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包括并不限于产品性能介绍、 产品选型及方案推荐、技术交流与培训、质量问题分析、样品提供及协 同测试等专业服务。同时,依托公司的技术研发和质量保证能力,对相 关产品可提供检验、实验及可靠性分析等支持,增强与客户的紧密合作。
根据公司 2021 年年报披露的经营计划,公司 2022 年代理业务要以政策为导向, 以市场为牵引, 聚焦产品优势,在巩固加强与现有品牌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品 牌的多样化及专业化,继续加大引入主动元器件的力度,逐渐向高附加值的产品领 域发展。在深入加强与新能源、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等领域客户合作的基础上,挖 掘新兴行业与市场,重点布局 5G 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不 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元器件采购链及完善的供应能力,逐 步做大做强,在扩大收入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利润率。
当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战争对于电子设备的需求逐年增加。选用高可靠 性的元器件是实现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所以电子元器件选型的重要性就日 益凸显出来。以航空装备为例,在机载航电设备中,应用的元器件数量和种类众多, 因此保证机载航电设备的任务可靠性,就必须先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和应用可靠 性,而有效的选取电子元器件,可以提升武器装备的可靠性水平。据国内外相关数 据分析,近 50%的电子元器件失效并非源于固有可靠性不高,而是元器件选型不当造 成,故保证军用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应严格把控元器件的选型。根据国内不完全统计, 直升机外场保障中有近 30%的故障是由电子元器件故障引起的,其中 40%是由电子元 器件选用不合理造成的,电子元器件故障给直升机使用造成了严重影响。
军费是军工行业发展源头,2022 年增速虽有所提升,但我国国防预算支 出占比 GDP 相较其他国家仍较小,未来有持续提升的空间
国防军费是军工产业发展的源头,国防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军费预算与 经济增速同步回落使其更具备持续性,有利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2022 年 3 月 9 日,十三届全国五次会议解放军和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 人吴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2 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 14760.81 亿元,其 中,中央本级安排 14504.50 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 7.1%。增加的国防费主要 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安排,全力保障规划任务推 进落实,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二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 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三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保障军 事政策制度等重大改革。四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持续改善部队工作、 训练和生活保障条件,提兵生活福利待遇。
从军费占 GDP 比值看,2019 年至 2021 年,我费预算支出占 GDP 比重为 1.21%、 1.25%和 1.19%,远小于俄罗斯(4.6%)、美国(3.1%)和韩国(2.4%)的占比,是联 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低的。从全球防务支出的历史数据来看,冷战和美国反恐 战争期间全球的防务开支经历了两次快速增长阶段,自2011年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以来, 全球防务开支进入短暂的稳定阶段。受经济状况改善以及热点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 美国、中东及东欧等地区军费开支快速增长,带动全球防务开支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 期。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我工占比仍然较小,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匹配。2022 年 2 月 27 日,德国总理宣布拟在 2022 年设立总额达 1000 亿欧元 的基金用来提升武器装备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未来每年军费占 GDP 将达到 2%以上,达 到北约之前对成员国的 2%军费比例要求。
武器装备建设已逐渐成为国防支出应用的重点,近年来国防支出中装备 费一直保持 10%以上的增速
中国国防费按用途划分,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构成。人员 生活费用于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聘用的非现役人员,以及军队供养的离退休干 部工资、津贴、伙食、被装、保险、福利、抚恤等。训练维持费用于部队训练、院 校教育、工程设施建设维护以及其他日常消耗性支出。装备费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 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储存等。国防费的保障范围包括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 民兵等。
国防部 2019 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提出构建现代化武器装备体 系。其主要内容包含完善优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统筹推进各军兵种武器装备发展, 统筹主战装备、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发展,全面提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 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15 式坦 克、052D 驱逐舰、歼 20 战斗机、东风 26 中远程弹道导弹等装备列装部队。 自 2010 年至 2017 年,我国国防支出中装备费由 1774 亿元增长至 4288 亿元, 复合增速达 13.44%,占比也从 33.2%提升至 41.1%。2015 年至 2017 年增速略有所下 降主要原因系 2015 年宣布实施全面军改,影响了部分军品的定型以及订单 落地。整体来看,国防支出中装备费的支出仍呈现增长态势。
当前,人类社会正从机械化时代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极大丰富的信息掌握和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战 争形态。
从战斗力生成模式出发,可将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细分为单平台机械化、 信息系统支持下机械化和信息系统支持下信息化等三种战争形态。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快速应用带来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同时,也推动战斗力生成 模式将从以单平台武器打击为基本形态的加和模式发展为以导弹武器打击链为基本 形态的倍增模式和以电磁武器打击链、信息武器打击链为基本形态的指增模式。对 比单平台机械化战争和信息系统支持下机械化战争可以看出,由于信息系统支持下 的导弹武器形成了传感器到射手的闭环打击链,使得杀伤时间由小时级缩短到了分 钟级,从而使作战综合效能得到了百倍的提升。相对于导弹武器打击链,电磁武器 打击链由于整个打击过程都在电磁场内以光速完成,闭环链中省去了跟踪、评估等 环节,最大速度和杀伤时效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完成一次攻击的成本以消耗电 能为主,因此设其约为 1 美元的量级,这样电磁武器打击链的综合效能提升到约为 单平台武器打击的 1014-1015 倍。另一方面,根据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的“突变论” 思想,高度优化的设计具有结构敏感性,当出现不可避免的缺陷时,会出现突然而 全面的塌陷。因此,网络信息体系难以避开“一毁俱焚”的脆弱关键节点,使得信 息武器打击链在杀伤规模方面具备体系级的杀伤效果,其综合作战效能达到单平台 机械化战争的 1015-1016倍。可见,对于同阶战争,作战效能具有量变累积效应,战 斗力基本单元的增加会以加和或倍增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增加战争优势。而对于不同 阶段的战争,其作战效能具有质变效应,这种质变是无法通过基本战斗力单元的数 量增加来弥补的。
参考美国,美国将信息化融入国防建设中,创建了美军赛博空间作战能力体系 架构。20 世纪 90 年代,美军引入赛博空间作战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积累,不断探索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军事作战的可能性。尤其是 2009 年美军赛 博空间司令部的成立,标志着美军开始真正的从军事角度来认真对待赛博空间问题, 从作战战略部署、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大量演习实战等方面,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赛 博空间作战能力体系。当前居于主导地位的战争技术莫过于信息技术,而基于这种 技术形成的赛博空间作战环境将在今后一段时间主导美军战略、理论和作战方式。 美国战略、作战理论、基础能力、装备和关键技术等都将围绕这一主题展 开。通过战略,从顶层进行规划设计赛博空间能力建设,对外表达战略意 图,形成战略威慑。
在战略发展背景下,中国新一代武器装备不断定型列装,国防信息化 的投入比重与国产化率继续提升。经多年发展与技术更迭,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主 要着眼于装备自身信息化、装备管理信息化及综合指挥信息化,循序渐进的推进国 防信息体系建设。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 国防信息化行业已形成了围绕雷达、卫星导航、军工电子、信息安全、军工通信五 大应用领域的全产业链条,主要参与者包括信息化软件商、装备制造企业、原材料 供应商、基础件制造商、信息化硬件商。同时,近年《中国的军事战略》、《军队建 设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国防信息化代表性政策不断颁布,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在雷 达、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军工通信与军工电子等五大细分领域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现代战争对信息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国防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综合战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美国陆军的信息化装备程度已达到 50%以上,美国 海军、空军的信息化装备程度已达到 70%以上,已初步建成了符合现代战争、战术要 求的信息化国防体系。在此环境下,我国正加快推进国防信息化进程,近年来国家 高度重视军工信息化建设,不断出台政策推动行业发展。2016 年《军队建设发展“十 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要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现代军事力量体 系;2021 年“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 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 年奋斗目标。
国防信息化行业是推动国防现代化全方位转型升级,实现国防军事从传统人力 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一 系列鼓励性政策,支持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信息化相关产业链条,在资质许可范 围内提供信息化软件、硬件或配套服务。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再次强调了国防信息 化建设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防信息化市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为国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营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 机遇。国家多层次的政策支持将对公司业务的拓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军工信息化产业规模稳步提升,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军工信息 化产业市场规模将于 2027 年达到 1637 亿元,将有力带动国内军用被动元器件需求 持续增长。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10 年中工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约 819 亿元, 市场规模较小,2019 年,中事电子需求约占国防装备支出的 60%,军工电子行 业市场规模已达 2927 亿元,预计 2022 年我工电子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3842 亿元,2021-202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9.33%。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科研生产水平是国家军事基础工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军用电 子元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是反映新一代武器装备技术性能的重要标志,军用电 子元器件标准及标准体系是科学指导和规范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使用各个环 节质量和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 研制方面,军用电子元器件研制项目的整个研发周期约为 2.5 年,其中设计周 期约为 9~15 个月,评价周期约为 8 个月。
在整个研制及使用过程中,考虑到电子元器件数量繁多,总结来看,主要从标准设立、质量控制两大角度全面保障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因而上游厂商需要付出极 大的时间成本及技术成本来全面参与,一旦形成稳定的供货关系,新厂商难以撼动 其地位。
军用电子元器件标体系通过近 40 年的建设,已成为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 制与可靠性保障的主体平台,形成了覆盖元器件各个专业门类的标准体系,有力支 撑了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和整机装备配套建设。目前现行有效的电子元器件国 家军用标准有近千项,包括管理标准、通用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含产品规范、专 业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等。每年支撑装发及海陆空等各军兵种各类元器件产品研 制任务数千项,覆盖新品、型谱、贯标、核高基、质量增长等所有元器件产品研制 任务和专项工程,贯穿协议约定、鉴定依据和验收评价等各环节,“提必及可靠性、 言必谈标准”是军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各类节点检查、审查验收的基本要求,军用 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已成为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与可靠性保障的主 体平台,有力支撑了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和整机装备配套建设。
国产元器件的质量水平从低到高的顺序:普军品、(七专)7905、(七专)8406、(七 专加严)8406、补充技术协议、标(GJB)。GJB 参照了美军标(MIL),其质量等级 的分类比较复杂,器件分为 3~4 个质量等级。
选型方面,为保证军用电子产品设计师对元器件正确选型,首先应参照《电子 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和“型号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针对军用装备的任 务需求、技术指标和环境适应性要求等,拟定相应的元器件选型依据,从而在型号 研制阶段依。据大纲开展元器件选型评审及指导设计实践中的选型工作。 元器件选型的原则,应面向型号产品的使用要求,选用功能、性能、质量等级 和技术指标均适应的元器件,而非一味追求高性能、高品质和高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应尽量优选型号总体单位指定的元器件优选目录中的国产元器件,避免因外部因素 造成装备自主保障不利,也要避免使用最新研制成功,但未经技术鉴定合格的元器 件;应优选正规供应渠道的标准元器件,即高可靠性、质量稳定和非淘汰的元器件。
筛选方面,元器件筛选试验是指通过特定的试验剔除生产不合格或存在缺陷的 早期失效电子产品而进行的试验, 以保证元器件的可靠性。元器件筛选包括一次筛 选、二次筛选和升级筛选。 一次筛选是指生产单位在交付前,按元器件的产品详规进行初次筛选。二次筛 选是指主机研制单位在元器件装配前为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在一次筛选的基础上进 行的复检及验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二次筛选要求,元器件采购后就可以在型 号上应用。
DPA 试验方面,DPA 是通过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合理抽样,对样品实施非破坏性和 破坏性检验及分析后,判断该批次的电子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的质量和设计需求,使 用户在设计使用前全面掌握元器件的质量状态,确保装机的元器件有较高的可靠性。 DPA 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主要通过对元器件样品进行解剖,来验证元器件的设计、 结构、材料和制造质量能否符合现有标准规定。国家军用标准规范包括: GJB 4027A-2006《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GJB 128A-1997《半导体分立 器件试验方法》、GJB 360A-19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和 GJB 548A-1996《微 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
对于军工配套市场,由于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及高可靠性的要求,进入 该市场需通过系统性的严格考核,取得相关的军工资质认证,包括武器装备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标生产线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保密资格认证、装备承 制单位资格认证等。上述资质的取得需从科研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产品质量 保障、保密体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逐项审核与考评,需要周期较长,且持续进行动态管理。相关企业需要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文化沉淀,对于新的市场进入者 存在明显的障碍,潜在竞争对手较难进入,行业目前处于有限竞争格局。
军用瓷介电容器格局,火炬电子、宏明电子、鸿远电子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从产品类型、核心技术及相关项目建设角度来看,三家发展方向迥异,不存在直接 竞争局面。
滤波器格局,当前国内高端市场使用的高性能直流滤波器主要依靠进口,价格 昂贵且交付周期较长,国内无锡天和电子、成都必控科技与鸿远电子三家公司竞争 力强,但从专利技术储备角度来看,鸿远电子胜在拥有原材料制备技术。
公司自产业务产品主要包括瓷介电容器及滤波器等,产品定位“精、专、强”, 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兵器、船舶等高可靠领域,以及 5G 通信、轨道 交通、医疗电子等民用高端领域。
瓷介电容器领域,公司掌握了从瓷粉制备到瓷介电容器产品生产的全套技术, 如“纳米级粉体分散技术”、“介质膜片薄层化工艺技术”、“多层芯片电容微型化工 艺技术”等,并在进行高可靠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拥有大量自有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能够保证产品使用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公司产品能够在航天、航 空等高端领域持续稳定大批量供货的核心基础。此外,公司积累了射频微波电容器 应用研究领域大量核心技术,掌握“射频微波电容器全频带功率应用评价技术”,可 为客户的产品开发提供热、电、磁等专业设计建议,帮助客户快速准确的选用射频 微波类电容器,提高客户产品的开发效率。
瓷料研发领域,公司围绕核心产品开展瓷料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掌握“微 波电容介质材料的配方技术”,该类技术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同时公司具备完 善的瓷料配方设计和器件化验证平台,可提升陶瓷介质材料的开发和成果转化效率, 持续提升核心产品的自主保障能力。 滤波器领域,公司掌握了“滤波器小型化的设计和装配技术”,产品已基本覆盖 目前电源用抗干扰滤波器的类型,产品性能优异,质量可靠,具备一对一定制产品 开发服务的能力,多款产品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公司依托现有核心技术及科研发展规划,主要围绕陶瓷材料、瓷介电容器、滤 波器等产品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 116 项、软件 著作权 4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5 项,正在申报的专利 30 项,其中发明专利 21 项, 实用新型专利 9 项。中高压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射频微波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 直流滤波器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大功率射频多层瓷 介电容器”科研项目,被列为北京丰台区“高精尖产业储备项目”;“低温共烧陶瓷 材料体系及 LTCC 元器件产品开发”在 2021 年第九届“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中荣 获优秀奖。
公司自建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企业技术 中心。公司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元器件可靠性中心及天津大学 军用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元器件质量工程研究中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〇 八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微波毫米波研发中心分别建立了联 合实验室。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队伍,核心人员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较为突 出的业务成果,能够综合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制定适合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 并实施研发工作,既重视前沿性技术研发,进行技术或产品储备,同时也积极开展 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开发并快速推向市场,通过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构建促进公司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公司 2022 年将全面推进人才战略,不断完善公司的人才引进、 人才培养、员工的考核及激励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持续提升中高层领导的管理能力,提升研发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键岗位人 员的专业技能,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产品质量方面,公司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用户的要求进行质 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用户的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 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先后通过并保持了 ISO9001 和 GJB9001 的认证, 拥有 5 条 QPL 生产线,能够生产宇航级、标和多个质量等级的产品,成为行业 中能够持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等级产品的核心元器件生产厂家之一。
公司以“坚持可靠、技术创新、行业领先、顾客至上”为质量方针,通过创新 和积淀,形成了多项特有的质量控制技术,在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质量一致 性检验、鉴定检验等质量活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公司通过产品生命周 期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上线,实现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产品交付全过程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标准化生产流 程、可视化生产过程,对生产过程和数据进行监控,实现了质量管理数字化,落实 质量管控要求,控制产品质量及一致性,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不断优化 改进乐鱼体育,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基于公司布局了全流程技术、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及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 上市后公司每年产品均有重大进展,2020 年公司实现了单层瓷介电容器、射频微波 电容器、金端电容器以及小尺寸高可靠滤波器等产品的量产和销售,2021 年层片式 瓷介电容器通过了 QPL 生产线认证,射频干扰滤波器宇高技术攻关项目已进入验证 阶段。 根据公司 2021 年年报披露,公司 2022 年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高可靠和 民用高端产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围绕核心产品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 产品系列扩充,不断扩展产品门类,加强科技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管理。
4 外延投资有望为公司未来寻求到第三增长曲线 日,公司发布《关于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告》,披露为了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优化投资结构,公司与北京国鼎实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北京翠湖原始创新一号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合伙协议》。 2021 年 4 月 29 日,北京翠湖原始创新一号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完成工商 注册登记手续,并取得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2021 年 6 月,该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手续, 并取得《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
2021 年 12 月 9 日,公司发布《关于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告》,披露公司 与北京国鼎实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杭州北清环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东三航国鼎一号科创股权投资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了《北京翠湖原始创新二号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合伙协议》。公司将以聚焦主业为发展目标,借助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的优势和资源, 向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发展前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卫星互联网等领域进 行投资,有利于获取优质项目资源,同时有利于优化公司投资结构。
2022 年 1 月 12 日,基金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并取得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 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2022 年 2 月 23 日,基金完成首期资金募集。 2022 年 3 月 3 日,公司发布《关于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进展公告》,披露公 司收到基金管理人北京国鼎实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通知,基金已根据相关法律法 规的要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手续,并取得《私募 投资基金备案证明》。
从公司营业总收入情况来看,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下 游客户需求旺盛,公司充分利用多年自身的优势,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公司规模稳 健扩大。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03 亿元,同比增长 41.36%;实现归母净利润 8.27 亿元,同比增长 70.09%。2017-2021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34.39%,归母净 利润复合增长率为 61.34%。
从业务类别来看,自产业务占比略高。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公司自 产业务营业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分别为 55.81%、52.13%和 56.08%,代理业务占 比略低于自产业务。得益于军工行业延续去年高景气度,加之下游客户需求持续 旺盛,2021 年公司自产业务实现收入 13.4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2.07%,主要 系下游客户对高可靠产品需求持续强劲,公司加快提升产能及扩充产品类别,保 障订单交付所致;代理业务实现收入 10.4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9.13%,主要 系公司代理业务客户所处行业市场规模扩大,对电子元器件需求增长较快,同时 加大新产品、新品牌及新客户开发力度所致。
毛利率方面,2021 年公司主营毛利率 51.29%,较去年增长 4.69%,主要原因是自产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代理业务毛利率上升且毛利水平较高的自产业务收 入增速较快导致其收入占比上升。其中自产业务毛利率为 80.83%,维持稳定。代 理业务毛利率为 13.14%,增长原因是公司毛利水平较高的被动电子元器件产品收 入增速高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主动电子元器件产品。
从公司营业总成本情况来看,营业成本占比呈上升趋势。2021 年公司营业总成 本为 14.46 亿元,其中营业成本为 11.65 亿元,占比 80.57%。2017-2021 年营业总 成本复合增长率为 24.28%,营业成本占营业总成本比重逐年上升,期间费用占比呈 下降趋势。 从业务类别来看,公司营业成本主要来源于代理业务。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公司代理业务营业成本占比分别为 76.26%、80.26%和 77.77%,是营业成本的主 要构成部分。代理业务产品品类主要为电容、电阻、电感、射频器件、分立器件、 连接器、集成电路等多种系列的电子元器件,主要面向工业类及消费类民用市场, 竞争较为激烈,因而成本削减空间有限。相较而言,随着“十四五”期间数字要素 潜能逐步激活,基础电子元器件需求强劲,自产业务的规模效应优势凸显,其成本 占比也呈下降趋势。
三费方面,各项期间费用率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下 降显著,费用控制效果显著。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 0.70 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 15.14%, 主要是 2021 年 5 月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销售人员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 加以及随营业收入规模扩大,招待费、差旅费、服务费等业务费用相应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 0.99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12.60%,主要原因是公司扩展鸿远苏州和鸿远 成都业务产生的人工费用、办公费用等增加,同时由于当期经营业绩较好,管理人 员工资及奖金有所增加。但三费的增加幅度不及营收幅度,故三费率整体均有下浮 下降。
研发费用方面,由于电子元器件领域竞争激烈,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 高端技术人才,聚焦高可靠和民用高端产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围绕核心产品上 下游产业链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产品系列扩充,不断扩展产品门类,因而研发费用 稳步提升。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0.81 亿元,同比增长 78.68%,主要原因在于公 司持续新增研发项目投入扩充产品品类及提升产品性能以及鸿远苏州投产后开展项 目研发工作,研发费用随之大幅增加。
Copyright © 2016-2025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粤ICP备16021038号-2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