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020-123-1374leyusports@szegm.cn

  1. 乐鱼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洛阳5名中学生当众销毁手机引热议: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教育部回应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6-02 14:41:00 点击数:

  洛阳5名中学生当众销毁手机引热议: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教育部回应对于视频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一些校长、教师和家长都认可并,不排斥使用,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

  但是,要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从根本上讲,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靠禁是禁不住的,即便禁得了一时,一旦离开约束环境,就可能会失控。

  而且,这种粗暴的做法对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未必有效,甚至对学生之后的健康生活产生伤害,比如,让学生对上学的美好记忆从此消失。

  这些道理,相信学校和家长未必不懂,但“合理使用手机”是需要契约精神的,如果孩子自制力差、不配合,家长和校方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那么,粗暴的“一刀切”也实属无奈之举。

  杭州滨江一小区,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下,落在三楼阳台上,当场死亡。警方认定为。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河北廊坊市,一名13岁女孩很晚还在玩手机。母亲一怒之下,将手机给摔了。女孩带着20多块钱离家出走,时至今日,仍无音讯。

  安徽池州青阳县,一名16岁的中学生,被没收手机后和母亲发生争吵,随后女孩离家出走,跳入附近4米深的河水中,心生悔意,呼喊求救,被及时赶来的消防员救出,侥幸脱险。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一名初二的男生因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没收了手机。索要无果后,孩子跳楼。两天后,无法忍受丧子之痛的母亲,也跳楼。

  河南正阳县,一位初二少年因玩手机被父亲批评,一怒之下喝了家中的农药,在医院抢救一周仍昏迷不醒。这个农民之家,本就因女主人身患脑瘤一贫如洗,儿子的服毒让这个因病返贫的家,更雪上加霜。

  如今,青少年的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对于孩子来说,手机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它可以拍照、可以聊天、可以玩游戏,可以了解更精彩的世界。

  尽管现实中一定有不少自律的家长,但我们的确也能看到一些家长,一边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机,一边又在孩子面前醉心于手机不能自拔。许多时候,是父母亲手把手机送到了孩子手里。

  当孩子“闹腾”,需要人陪时,就给他一部手机,让他可以听故事、看动画、玩游戏,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父母也省心了。

  最后,家长苦恼孩子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游戏,担心被不良信息所伤害,担心孩子直线下降的视力,更担心手机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而孩子也曾抱怨父母总是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总是“没有时间”和自己聊天、玩耍,却不想允许自己玩手机。

  所以,家长尽量做到在孩子向你发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说话”的信号时,果断放下手中的手机,认真投入地陪伴孩子,认真倾听他们说的话。

  手机通讯录、微信朋友圈、QQ群,这些平台里面有这么多好友,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孩子难以割舍。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也不多,但有很多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给不给孩子手机、几岁给孩子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

  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对于来说,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工具,但是还是建议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

  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觉或者写作业时乐鱼体育,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饭时间,最好把手机收起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在陪自己的时候经常被手机打扰。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屏幕时间,包括电视、影片,以及玩电脑游戏;而两至四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时,愈少愈好。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多参加户外活动,如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呢?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科技进步的时代,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也对一些自制力还不够的孩子造成了学业上的负面影响。

  最近,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中称,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

  的建议,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建设绿色网络,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取得良好成效。

  2018年8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停课不停学”期间,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间,控制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针对学生沉迷网络和不理性消费等现象,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推荐了“我是信息社会‘原住民’”“趣味编程入门”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学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推动各地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专题教育、编发手册、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预防网络沉迷教育。

  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设立“网络安全”专栏,从分析网络沉迷危害性、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讲解防范办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

  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2017年起,教育部组织遴选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持续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虚拟世界,防止网络沉迷。各地各校组织开展合理上网主题演讲等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道德、网络法治和网络安全专题教育。

  教育部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规范和加强学校日常管理,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各校积极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为净化网络环境,教育部积极配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净网”“清朗”“护苗”、涉少年儿童APP集中整治、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商场管理等各类互联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2020年8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先后部署开展网课平台专项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文化、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清理社会网课平台违法有害信息,全面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

  推动各地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指导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印发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广大家长从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疏导心理、配合学校等方面做好“五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格局。

  一是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修订工作,加强对“网络保护”章节内容的法律宣传和权威解读,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二是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

  来源 综合整理自教育部官网、河南省教育厅、光明日报、首都教育、安全严选、班主任研究会、科学家庭育儿、初中生学习、闲时花开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