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块未来机会在哪?天风证券赵晓光:这三个行业最值得关注!由于兼具消费、科技双重属性,消费电子过去十年一直是“牛股摇篮”,诞生了一批十倍股。随着智能手机增速趋缓,消费电子还能延续强势吗?电子行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哪些细分行业,有最广阔的前景?
针对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了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赵晓光先生,来看看他对于电子行业以及大势的观点。
证券时报记者:电子行业包含的产业链特别多,手机、触摸屏、VR、机器人、锂电池、汽车电子、LED等等都包含在这个行业中,而且整个电子产业链互相纠缠,有时候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划分,所以,请您先为我们梳理一下电子行业产业链的情况?
赵晓光:电子行业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划分,一个是属于下游应用的消费电子,第二个是工业电子,包含军工、汽车等。它确实是很多行业的上游,涉及的下游的面是非常广的,在整个产业链的环节是比较长的。比如说智能手机的核心零部件有60多个,有一些环节是比较通用型的,不管下游是什么,都需要计算,需要存储,那么这些行业就又需要单独的拎出来,比如说手机的控制芯片、连接器等,它们又会单独成为一个成体系的行业,像这样成体系的行业差不多有十来个吧。大的方面就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这两个维度吧。
证券时报记者:在电子行业做研究主要的难点是什么?通常你们会把研究重点放在哪里,用户需求还是行业格局?
赵晓光:很多产业董事长讲话都是说要以用户为核心,看客户会不会买你的产品。那么我们的分析也是要从下游看上游,分析C端消费者为什么买这个产品,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通过终端产品来分析采购行为,分析企业的战略策略,然后进一步的选择出未来最能符合这个战略策略的供应商,总的来说就是从下游往上游进行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从上游往下游进行数据的验证。
我十多年前刚入行的时候研究过金融电子,想看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会加大对于ATM机、POS机等金融设备的采购,我记得我当时是把每家银行的研报全都看了一遍,把所有的金融设备相关咨讯全看一遍,只有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搞明白银行什么时候才会选择采购金融设备,会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这也是一个从下游分析上游的逻辑。
赵晓光:在过去十多年到现在,科技行业并没有破局,整体是沿着消费电子、移动互联网的逻辑在展开。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大了通讯网络的建设,以苹果为代表的新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崛起,打破了原来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体系,因为原有的供应商采购体系无法为它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的供应商体系就在这个阶段被培养起来。我们现在看到苹果手机中的模组、摄像头、声学、触摸屏、盖板、连接器、马达、电池等零部件,基本上中国厂商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位置,甚至有些环节中国厂商是独家的。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两个机会,第一个就是由于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强大,从而带动了中国本土的手机厂商制造手机的能力,所以现在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里,只有苹果和三星不是中国的,以华为、OPPO、VIVO、传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企业,也受益于中国对供应链的培养,开始崛起。
另一方面,第一波我们培养的是模组产业,一个智能手机里大概是有十几个模组拼在一起的,有摄像头模组、触摸屏模组、电池模组等。模组的上游是三个产业,材料、设备、芯片。这三个产业在最近几年成为了电子行业第二波发展的力量。第一波的时候像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这些做模组的企业大概花了5-8年的时间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过去他们采购的核心材料和设备可能都是日本和欧洲的,但当他们每家都有几百亿的收入,上百亿的采购的时候,他们也会需要培养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时候我们就看到,在过去的两三年,材料、设备和芯片行业的景气在延续。
过去两年电子行业表现最好的不是模组产业,模组产业已经从春秋时代进入了战国时代。一开始每个企业做自己的产品,通过自己的产品成为了苹果、华为的核心供应商。这时候就发现有些产品线公司,由于是多产品的策略,会对单一产品公司有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进一步的会发现,有些平台公司,通过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会对产品型的公司造成非常大的压制。所以有一批当年的电子模组公司,从最早十几、二十亿的市值到了上千亿左右的市值。但是这几年,这些电子模组公司市值都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下滑。我前段时间看到有家当年香港市场的明星股,从最高的时候2000亿市值跌到300亿市值,当年几乎所有的主流机构都会去配置的一家公司,现在因为它是一家单一的产品公司,就被一些平台公司碾压了。所以模组产业在过去的两年里体现出的是一个竞争加剧的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格局。
历史上最后是秦国一统天下,现在这个行业里不是一个秦朝,行业里有两三个巨头涌现出来,通过对上下游的带动能力,让他们自己有比较好的利润收益,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很多产品企业被侵蚀了利润。
模组以外的材料、设备、芯片行业由于国产替代反而是方兴未艾。我判断这几个行业现在处在一个临界点,很多材料设备芯片公司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已经开始进入苹果和华为等企业的核心体系,应该还有不错的替代空间。总的来说,电子行业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逻辑已经演绎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周期了。这就是电子行业过去演变历程的一个总结。
赵晓光:原材料的上涨带来的影响在今年比较明显,当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是生产核心零部件的环节涨价,这个涨价主要有四个原因:一个是疫情限制了商务活动,造成硬性的去产能;第二是全球货币超发,通胀的因素;第三是中美贸易竞争把供应链割裂开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过去电子行业主要战场在智能手机,但现在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信息化的渗透,养猪养牛的企业也在开始用芯片,还有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开始用芯片,包括汽车智能化也是个很大的增量,对芯片的拉动比较大。这些领域都是个性化、定制化的,对产能的调配就会比较难,可能每个领域都需要单独设计生产线,对于芯片企业来说,很不经济。当产能跟不上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把过去一部分的产能拿来做未来更有前景的方向,这也是之前供给受到压制的一个原因。基于缺货而带来的涨价的因素是过去两年行业涨价主要的逻辑,我们在两年前做的这个预测现在来看也是比较有前瞻性的。但放到现在来说,这个逻辑会逐步弱化,同时要区分结构化,哪些领域能维持住,哪些领域只是被带动上涨。所以后面涨价的因素慢慢不会成为我们分析这个行业的主要的逻辑。
赵晓光:分析科技行业一定是看变化,哪些领域是未来有远大前景,又进入拐点,不是讲故事的,就是需要特别重视的。从下游角度看我认为主要是三个领域,第一个是C端的AR/VR领域,也就是XR。为什么重要,第一个逻辑是人类的消费过去是物质消费为主体,但新的消费趋势满足的是精神属性、文化和社交属性,比如鸿星尔克,是社会责任感;比如茅台所代表的社交因素。现实生活中的优胜劣汰让很多人的满足感受到约束,在虚拟社会通过重构规则,来达成个人的满足和快乐,寻求成就感。
第二,这么多年我们看消费电子和移动互联网的秘诀就是两个:社交和服务。智能手机真正的爆发也是它从娱乐功能转向社交功能的时候。VR过去也主要是用来玩游戏,但最近脸书已经频繁在社交和远程办公等领域实现人与人的连接。
第三、全球科技巨头都在布局AR/VR,包括脸书、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腾讯、字节跳动,都有这个领域的动作,当科技巨头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时,我觉得大家就要引起重视。
第四、过去几年消费电子最成功的产品就是无线耳机,实现的是听觉功能的延伸,过去打电话时的很多痛点被解决。那我们现在低头看手机也有很多痛点,比如对颈椎不利,一直举着手机可能肩周炎又出来了,看多了手机对眼睛健康也会有影响leyu乐鱼,但AR/VR带来的是视觉功能的延伸,带着AR眼镜,可以抬着头,不用手举着手机就可以看到一个上百寸的屏幕。在消费电子行业,视觉的价值比听觉会高很多倍,所以从视觉功能的延伸角度,也让AR/VR符合未来成为一个大机会的逻辑。加上短期全球的VR头显销量即将过一千万台,这个行业产品已经有了一个拐点,已经不再是讲故事的阶段,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在C端是未来非常大的机会。
过去两年最热门的赛道新能源汽车它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如果这个赛道机会足够大的话,你在五年前或三年前配置它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你能确定的就是这个行业它一定能起来,这个比什么都重要。看清现在是什么,三年后是什么,这个更重要,不要把精力放在过程的博弈上。
讲到B端,我认为就是物联网,第一个逻辑是中国各行各业都在经历较大的变革,传统行业像煤炭石化养殖等,过去是靠规模、投资和产能推动增长,这种粗放式增长的时代基本结束,未来会进入精细化成长的阶段。七月份我们开了个物联网大会 ,所有的科技巨头都来了,我认真听后发现这么一个规律,比如大型建筑央企,有100万个工人,要怎么管理呢,未来毫无疑问得进入精细化管理的阶段,靠信息化。过去的信息化很粗浅,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举个例子,过去的精细化可能就是工头每天下了班在电脑前打上一行字,告诉你完成进度,有无违规等,仅此而已。但通过物联网,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就可以高效率、智能化的对当天所有的工地、进程、原材料的调配进行管理。有位知名企业家也非常强调以后的管理就是精准、深度的数据化。这个过程中物联网起到的作用就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我们跟踪了很多物联网行业上下游,包括下游的养殖、水、电力等行业,可以看到他们今年开始这方面明显快速的增长;还有我们跟踪的一些上游的供应商,一些核心芯片零部件的供应商,发现他们今年上半年出货量差不多有200%的增长,从上游到下游的交叉印证了我们所说的第一个逻辑。
第三个逻辑很简单,现在整个智能终端主要是以手机为代表,一共30亿个终端,但是未来到物联网时代,长期看是3000亿个终端的时代,哪怕按1000亿个终端看,这也是30倍空间的增长,对整个行业的需求拉动非常大,从芯片到模组、组件、系统集成到云,是个全方位的拉动。无论是下游需求、技术进步、成本下降,规模效应都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阶段,长期有个远大的空间,短期有个明确的拐点。
至于第三个未来的机会,就是要重视汽车智能化。现在市场对整个汽车电动化行业都没什么分歧了,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已经到了上万亿的市值。那么我们认为汽车电动化后,下一个比较大的机会就是智能化。过去汽车供应链是不太向中国人开放的,中国人没有机会介入这个产业,因为会破坏这个领域的利益格局。全球汽车零部件前一百强一共有七万多亿人民币的收入,这里面96%都是欧美为主,美国人为主导,排名第45的企业都有400亿的收入。但现在无论是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势力的自我,都需要导入中国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就是在智能化这个环节进去的,中国现在已经有一批公司在汽车供应链中证明了自己。所以我觉得汽车智能化也是刚刚开始,但是空间足够大。刚才说了整个供应链7万亿的收入,15%的净利率,就有万亿的利润,对应的就是20万亿市值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这三个行业都是未来最核心的、值得重视的行业。XR行业刚开始,目前大概涉及50家上市公司,物联网和汽车智能化各自涉及100多家上市公司,这三个行业对于产业拉动效应都是比较强的。
这两年表现最好的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他们依然还会有着比较好的机会,但现在也在逐步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在这两个行业里大家需要精挑细选,要有个区分。我觉得很可能明年的XR、物联网和智能汽车行业,就是这两年的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市场中比较主流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智能手机市场今年前八个月增长了12.3%,但是相比疫情前还是下降的,5G换机会不会带来智能手机的二次成长?
赵晓光:智能手机现在还是要等,因为现在市场已经渗透完了,后面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换机,但目前整个手机的创新都是一种边际的创新,没有根本的变化。下一波智能手机大的创新我觉得还是会由5G来带动,当5G带动手机从单机的功能变成云的功能的时候,手机就可以更好的进行输入输出的互动,这时候手机可能会有一波大的机会,现在还是要观察。
赵晓光:刚入行的时候我就深入研究过这个行业,其实军工电子行业的研究并不难,因为军工有个非常严谨的采购体系,某一个环节用谁的产品基本是比较清楚的。大家可以重点研究军工行业上游公司的景气状况。上游采购了下游才会出货,下游也有个很明确的出货规划,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向上游出货。通过上游看下游其实都是公开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军工行业未来一个景气的走向。目前去观察上游的数据,后面应该整体还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景气状态。而且军工后面主要的发展方向也是电子化和信息化,这个行业虽然估值高,但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比较清晰,不像很多行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要去看需求的逻辑,通过上游看下游是看军工最好的方法。
赵晓光:分析市场一般都是基于四个方面,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技术面。基本面在疫情带动的全球波动中,中国也不会太差,甚至是明显受益的,两年前我们有多少担心啊,东南亚的崛起,美国的打压,但是现在这些担心反而都得到了缓解;资金面居民财富从买房买银行理财开始明显转向配置基金,有一个居民财富配置明显的转向;政策面上,由于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目前对资本市场是高度重视,高度呵护。技术面上现在这个位置也不是有特别大的泡沫或特别的高估,我们也研究过PE的估值水平,整体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但毫无疑问,市场已经经历了两三年的上涨,这个时候整体会处在一个震荡上行的阶段,可能波动会加剧,但整体是往上走的,面对这种波动,还是要精挑细选;不要在一个行业下行时去买入,也不要在股价特别高的时候去追高,而是要去寻找处于拐点,能持续成长的行业。这个过程中更加需要深度科学的研究来对抗一些不确定性,对于没有这个研究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可以借助行业ETF来分享相关的机会。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Copyright © 2016-2025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粤ICP备16021038号-2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